全命題作文?所謂全命題作文,就是按照命題者所提供的作文題目進行寫作的一種題型。一般來講,這種作文題,對寫作的文體、選材、立意等都沒有特殊的規定。這樣,就給寫作提供了自由選擇的空間,有利于考生發揮才情,張揚個性,抒寫情感。與其他命題形式相比,這種題型顯著的特點是:作文題目已經限定,不用再自行擬題。從形式上說,那么,全命題作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考作文有幾種類型:
一、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一般是指出題者給出一個既定的題目,要求應試者根據這個給定題目進行寫作。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是單純以“命題”出現,前后沒有提示或導語,這種形式,從字面上看限制較少,審題上沒有障礙,讓考生有相當寬泛的選材范圍。
二是以“提示語+命題”的形式出現,通過導語或提示語,為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做出了一定的引導,同樣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
二、半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就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的一種作文。這種類型的作文的最大特點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題權握在了作者手里,選材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圍內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權。
與全命題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發揮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較靈活自由地進行寫作;與話題作文相比,適當做些限制,既可使評卷更準確,也可避免考生千題一文的套文現象。
三、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是一種用一段導引材料啟發思考,激發想象,用話題限定寫作范圍的作文題型。這類作文題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觀點,內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體裁不限。
“話題”作文其實只是提供了一個話題,即規定了表達的中心內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圍和表達方式的作文形式。
半命題作文是一種獨特的寫作形式,它只提供題目的一部分,例如“從此,我不再______”,考生需要自己完成題目,填充一個恰當的詞語或短語。這種作文形式給予考生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據題目要求和自身經歷、感悟進行創作。通過填充不同的詞語,可以展現出不同的主題和情感色彩。
全命題作文則相對固定,題目是由命題者提供的,考生只能圍繞這個題目進行寫作,不能隨意更改題目。如果考生試圖改變題目,那么作文可能會被認為偏離主題,從而影響評分。
還有一種作文形式是給定具體的寫作內容,但需要考生自擬題目。這種形式鼓勵考生發揮創造力,根據提供的內容進行想象和構思,同時還要自己設計一個吸引人的題目。這種作文形式要求考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寫作功底,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
總的來說,半命題作文和全命題作文以及自擬題作文都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寫作技能和想象力。半命題作文的靈活性使得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創作,而全命題作文和自擬題作文則更注重考生對給定主題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在寫作過程中,考生需要仔細分析題目要求,明確寫作方向,合理安排文章結構,注重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無論是哪種形式的作文,都需要考生認真對待,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打磨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審題病因診斷:
一、不能準確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內涵.
全命題作文《我有出息了》,相當多的作文的失誤原因是片面理解“出息”的意思.例如有位考生這樣寫(大意):我的英語成績老是上不去,爸爸說我沒出息.于是我下決心多讀多練.開運動會,我推說身體不好,躲在宿舍讀單詞;元旦聯歡晚會,教室沒電,我點了蠟燭背英語;班級召開“我愛校園”主題班會,我還是低著頭看英語書……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考試,我的英語成績終于上升到全班第三名,聽著爸爸“你有出息了”的夸獎,我樂滋滋的……很顯然,這位考生把“有出息”理解成文化成績好,這是很片面的.“出息”應是指德智體美的綜合協調發展.為了提高英語成績,你可以說謊不參加集體活動,你可以違反學校規定點蠟燭……你的英語成績是上去了,但你的思想素質卻下降了,這能說“有出息”嗎?出現這種失誤,是偏離甚至缺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結果.由此可見,要能準確全面地理解概念內涵,不僅要掌握審題方法,更要加強平時的道德修養,提高思想水平.
二、不能把握概念之間的有機聯系.
以短語形式出現的題目,有多個概念,多個概念之間往往有著修飾、限制等關系,有的考生一看題目,往往只注意所謂的“中心詞”,而置其它概念于不顧,結果偏離題意.江蘇南通和黑龍江大慶的全命題作文題中都出現了“微笑”一詞:前者為《帶著微笑出發》,后者為《互相微笑》.南通題目中有一個概念“出發”,相當多的考生忽略了這一信息.“出發”強調的是開始或重新開始,它總是與“目的”連在一起,從“出發”到目的的實現總有一個過程,所以“帶著微笑”不僅在“出發”時,而且要關聯或影響全程.“帶著微笑”
是“出發”的一種姿態、精神、心情,在這里它不能離開“出發”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寫了很多“微笑”,就是沒有寫到“出發”,結果把全命題《帶著微笑出發》等同于話題作文《微笑》.大慶題中的限制詞“互相”隱含著豐富的信息,同樣不能忽視.單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長之路從來就不是孤單的旅程,“互相微笑”才能構建一個全社會和諧的境界.可以這樣說,“相互微笑”是心愿達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釋前嫌的心靈握手;是心有靈犀的幽幽共鳴;是施與者與接受者的心緒碰撞;是攜手創業者逆境中的策勵……仔細搜索,考生記憶中一定不乏這樣的“相互”與這樣的“微笑”.但有的考生也許平時寫慣了單向的愛意,單向的付出,遇到此類題目不能“轉軌”,結果進入誤區.例如有位考生寫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報到,村口獨木橋被洪水沖走,爸爸背著我過河,我望著爸爸吃力的樣子,爸爸卻朝我一笑;到了新學校,不懂報到手續,一位老師帶領我,總是微笑著;到了宿舍鋪位安排在上鋪,掛蚊帳少繩子,我個子矮又夠不到頂,一位陌生的男同學微笑著,拿出繩子幫我掛……
看,這位考生自始至終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沒有做“微笑”的輸出者,這樣寫,題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審題有了偏差,立意當然也變得淺薄平淡.這就啟示我們:審題不僅要弄清概念內涵,
還要明確概念之間修飾、限制等各種關系,善于“轉軌”變通,變習慣性思維為特定性思維,千萬不可在考場上一見“微笑”這類“熟詞”就搬用考前準備好的所謂“范文”.
三、不能看清副詞隱藏的信息和要求.
“最”“也”“還”“更”“其實”“依然”等副詞出現在題目中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體現著一定的要求,有時還是一個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虛詞不“虛”,副詞不“副”,必須重視.例如荊州題《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規定了你著力寫的作為主體的“朋友”只能一個,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寫兩個或更多,明顯不符和要求;汕頭題《最好的獎賞》規定只寫記敘文,“獎賞”是文章的線索,它可以是實在的,物質的,可視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揚、一種暗示、一份情意;個性心理的優化,良好習慣的養成,道德素養的提高,也都可成為“獎賞”.題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詞“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開物質性的“獎賞”,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義的“獎賞”,或是將“實”與“虛”的“獎賞”結合著寫,并以“虛”為“最”.有的考生忽略這些暗示的信息,寫成這樣:從小學開始練鋼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間有反復,有曲折,最后終于在全市初中組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發獎時,“我”站到臺上,舉起精致的獎杯——這“最好的獎賞”,坐在臺下的爸爸媽媽的眼睛濕潤了……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種榮譽的獎杯作為“獎賞”之“最”,偏離了題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議論,把練鋼琴過程中養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習慣等抽象的成果作為“獎賞”之“最”,文章就符合題目要求,也有了新意.又如審讀德州題《其實并不是這樣》,就必須審出副詞“其實”的蘊涵信息——所寫須有“不是‘這樣’”——“誤為‘這樣’”——“回到不是‘這樣’”的過程,有的考生缺少這樣的曲折,直接寫成“不是這樣”,就偏離了題意.
《其實很簡單》《門其實開著》例如2006年西寧的全命題作文題是“這里的景物也美麗”,這種用副詞“也”的作文題,我們可以用代號恢復其語境:“A——d,B也d”.這里,“A”“B”表示兩種事物,“d”表示其共有屬性.“A”是一般性、公認性的,“B”則須具有特例性、創意性,選擇B往往帶有某種哲理色彩.例如“收獲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麗,跌倒者也美麗”.這一題中的“景物”如寫“荷花”、“菊花”就不對了,因為它們都有美的公認性,寫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題意.當然也可以寫“虛”的景物,虛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創意性.
四、不能把握文字較長或句式復雜的題目的內在關系.
2007年中考作文命題有的文字較多,有的句式比較復雜,甚至還出現了復句.例如《生活因變化而精彩》(單句形式,湖州市)《為他人開一朵絢麗的花》(單句形式,孝感市)《我擁有,我快樂》(復句形式,衢州市)等.這類題目往往有著因果、條件等內在聯系,審題時必須辨別清楚.例如衢州題,“擁有”是“快樂”的前提和原因,“快樂”是“擁有”后必然產生的心理情感反映,兩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這一點,因果意識不強,下筆時只寫“擁有”,不見“快樂”,缺少必要的抒情議論;有的則只見“快樂”,少見“擁有”,缺少作為“快樂”支撐的敘述和描寫.由此可見,平時加強關系類題目的審題訓練,很有必要.
五、不能從題目中審出詳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好書引領我成長》.這一題目不同于《我與書的故事》(貴州銅仁題),銅仁題并沒有限定“故事”要與“成長”有關,而恩施題實際上規定了必須以寫“成長”為主.可是有些考生寫記敘文,用大半篇幅介紹好書的內容,寫感悟一帶而過,例如:“讀《西游記》中的唐僧……,使我懂得了目標專一,堅定不移;讀《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使我懂得了疾惡如仇,愛憎分明……”這樣的排列可以寫上三四處,“好書引領”你以后的“成長”事例在哪兒呢?這可是重點呀,但總是不落筆墨,只是在文章最后把話題搬過來再簡單地加了幾個字,用一句“我在好書引領下茁壯成長”匆匆收尾,由于沒有具體內容支撐,“成長”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如此詳略安排顯然偏離題目要求.
綜上所述,中考作文失誤較多地來自審題失誤,所以我們不能錯誤地以為“降低審題難度”就可以不必審題或馬虎審題,今后仍要加強破解“適當限制”,提高審題能力的訓練.進行同中有異的比較是有效的訓練方法.例如2007年有3個中考作文命題中出現了“變化”或“改變”一詞:①《生活因變化而精彩》(湖州市全命題);②《改變了我》(鹽城市);③《變化》(煙臺市話題作文).運用比較法我們可知:①題必須寫出因果關系,“變化”影響的是生活的“精彩”度;“我”在文中可寫可不寫;②題也要表現因果關系,但被“改變”的主體必須是作者——“我”,必須寫自己,不能寫成小說;③題可充分利用話題作文的長處,寫不寫因果關系、寫不寫“我”都可以,但所寫必須在“變化”這一話題范圍之內.
審題一要抓住題目中的“題眼”,即標題中的關鍵詞,這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如四川樂山2006年全命題的題目是“我最愛這里的風景”.程度副詞“最”在這里就是關鍵詞語.必須通過比較,以突出“愛”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愛這里的風景”定位在柳,開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風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樹成陰,鉆天楊挺拔.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使我喜歡,茅盾所寫的質樸的白楊叫我贊嘆,陶鑄贊頌的堅挺無畏的松樹同樣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歡的風景卻是被人們稱做‘弱女子’的柳樹.”這里,“最”字已經呼之欲出;接著文章從柳是“綠得最早的春色”、“黃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熱愛母親的情懷”等三個方面進行描述,在比較中一個“最”字貫穿始終,準確地演繹了文題.如果像有的考場作文那樣就柳寫柳,無所旁及,那就誤為“我愛這里的風景”,偏離了題意.
二要注意題目中的前綴或后綴,即標題中的限制詞和修飾語.如:“行動的力量”,(江蘇淮安卷)要突出表現“行動”一詞給我們的力量.例如2006年江蘇省無錫市考題“門其實開著”中的“其實”指什么?有什么語法意義?此時你應該迅速搜索庫存信息,得出下列認識:“其實”一詞在語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補充的作用.明白了這些,你在構思時就會明確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補充”的內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實”的情節有哪些,然后才能夠通過“其實”轉折,由“其不實”過渡到“其實”,造成結構上的跌宕波瀾.如果你丟掉了前面的審視詮釋,那你就可能把“門其實開著”
寫成“門開著”或“門”.如有位考生設計的情節:“參加網頁制作比賽——家長、同學都支持——自己努力練習——奪得第一名——成功的門其實開著”.這位考生在進入成功之“門”前,有沒有遭遇曲折?有沒有猶豫動搖?有沒有灰心喪氣?這一切都沒有寫,這就寫成了“門開著”.文章的整個過程沒有觸及“修正、更正或補充”的內在聯系,結構上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其實”所包含的內在意義沒有體現,顯然偏離了題意.
在畫面的描寫中要出現對比.只有對比的畫面才能體現出你對“門其實開著”的發現和領悟.審題的重點當然還是要表現“其實”.
三要深入分析題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題目語言中所包含的象征義、比喻義、引申義.悟出題“神”.一些帶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題目,如《暖流》、《春風》等,則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題目出的是比喻的喻體,寫作時就配上本體去寫;如果題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寫,如《暖流》,暖流是喻體,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從它的本體——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等角度去審題,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風》、《考試》、《蠟燭》、《七月如火》等一類題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審題.《在陽光下成長》中的陽光,當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陽光,應理解為黨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家人朋友間的親情等等.《我的腳印》一題也決不是要描寫真實的腳印,而應當寫成長道路上、進步過程中的有意義的事件.
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個比喻義很強的考題,“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為一件事、一種感情,也可以理解為一處景觀、一次誤會.
四、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用以考查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這時你可以采取題目添枝加葉法迅速確定寫作目標,如“選擇”,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堅強”、“了誠實”、“的快樂”、“的艱難”等.這種添枝加葉是在心中進行的,千萬不要換題目喲!如《心愿》這個題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審題有難度.對于這類題目,我們可以采用在原題的前面加上“我”、“媽媽”、“班主任”等因素,使題目成為《我的心愿》、《媽媽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這樣,題目的意思就明確了,文章體裁也就很容易確定了.
母親,多么讓天下兒女敬仰的字眼;母愛,多么像哺育我們成長的寧靜港灣。
母愛是純潔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只知道給予而不企求回報的。
母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你的心;母愛像綿綿細雨,輕輕拍打著你的臉面,滋潤著你的心田;母愛像冬天的火爐,給你在嚴冬中營造暖人心意的陽光。
人世間的兒女們,望著兩鬢斑白的母親,哪一個不辛酸至極呢?
母親賦予給我的愛實在、樸實、嚴厲,有時還有點詩情畫意。
恍惚中,我的思緒回到了童年。我看見一個忙碌的身影,那是母親在辛勤工作;我看見一個疲憊的身影,那是母親在為我編織寒衣;我看見一個歡快的身影,那是母親在為我學習進步而高興。
細細回想,在我的生活中,哪一天又少了母親的身影?每當我哭時,媽媽就安慰我;每當我感到像一只孤弱無助的小鳥時,媽媽就張開她那寬廣的臂膀,給我溫暖和愛的氣息。
有一次我們學校里打針,結果我暈血。那時正值中午,媽媽聽說后,二話沒說,連中午飯都沒吃就匆匆趕到學校,背我去找醫生,后來媽媽請假在醫院陪我。當時我看見媽媽很傷心,不知為什么,我也感到一絲心酸。
還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買了一個大西瓜。回到家,還沒吃,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媽媽切好瓜后,先給了我一塊瓜籽少,瓜肉甜的一塊。
1.添加語素,構成語境
有些命題,如詞語或短語式命題,審題時,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素,構成語境”的辦法來完成審題,即在所給定的詞語前或后添加詞語或短語,豐滿所給的詞語,來顯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要盡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篩選的余地。一般來說,命題的字越少,說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話題觀點比較明確,容易下筆。字少的話題可在話題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語,來縮小其外延,從而從一個角度來寫。從話題范圍的大小看,有窄、寬之分,如: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完美是殘酷的等,就比較窄;門、路、考場、季節等就比較寬。
2.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有些命題比較具體實在,我們需要化實為虛,抽象概括;有些命題比較抽象,我們需要化虛為實,找到抓手;還有些命題可能虛實兼備,我們則需要虛實結合
3.把握內涵,梳理關系
對于關系型命題作文,審題的關鍵是要在把握概念內涵的基礎上,找準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梳理出兩個概念之間存在的關系。從題目的對象來看,有單一和多個的區別,如:心靈的選擇、共享生命等的寫作對象就比較單一;而良知與公德、我與空間、真與假、生命與災難等屬于多對象話題。一般來說,多對象話題實際上一種關系型話題,寫作時兩者都要寫到,并要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揭示出來。
以上就是全命題作文的全部內容,半命題作文是一種獨特的寫作形式,它只提供題目的一部分,例如“從此,我不再___”,考生需要自己完成題目,填充一個恰當的詞語或短語。這種作文形式給予考生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據題目要求和自身經歷、感悟進行創作。通過填充不同的詞語,可以展現出不同的主題和情感色彩。全命題作文則相對固定,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