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作文?作文一: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美麗的草原——蒙古族的家 “敕勒川,陰山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首古代民歌描繪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家喻戶曉。站在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下,腳踏無邊的綠色,眼前的牛羊和駿馬讓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夢中的天堂。蒙古包,蒙古族的流動之家,搭建簡易,結構獨特。那么,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作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祖魯節
祖魯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節日慶祝活動。它是由佛教點燈儀式演變而來的宗教節日。新疆衛拉特蒙古比較重視這一節日,認為過了祖魯節,每個人都會年長一歲。
察哈爾蒙古的佛燈節與衛拉特蒙古部的還有區別。在察哈爾地區,燈盞是把莜面用放了砂糖的奶水攪起來捏成的,把芨芨草棍上纏上新棉花,插進每盞燈里作為燈芯。再用黃油一盞一盞灌滿。以家庭為單位,每家至少也捏幾百盞,家富的捏幾千盞,都一圈一圈擺在銅盤或木盤里。晚上星宿全了以后,把佛燈搬出來,從佛包開始,居室、涼房、羊圈、羔棚,都要擺上。每人手拈一柱燃著的黃香,在長者的帶領下,用它把所有的佛燈一起點燃。頓時浩特燈火通明,倘若佛祖居住的靈界般金碧輝煌。接著大伙都集中到一個大戶人家,圍繞火撐子坐個圓圈念瑪尼經。再燉上一鍋鮮美的羊肉。一圈瑪尼經念完了,鍋里的羊肉也煮熟了。大家一起分享這佛祖賜予的神食。吃喝以畢,各自回家睡覺。
巴林蒙古族在這天要做一種叫“蒙利森巴達”的點心,做法是將炒米碾成碎米,用黃油炒后加入紅糖,在“琶納”(做奶豆腐的模子)內壓成硬塊,然后按四方形和三角形切開,互相送禮。在大人們念瑪尼時,孩子們在有燈的地方跑來跑去,追逐嬉戲,玩得十分開心。
我可以告訴你,不過如果是老師布置的作業的話,我希望你不要完全抄,可以模仿一下。
蒙古族的“馬奶節”
今年八月中旬,二伯到新疆出差,九月回來時,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營養補腦的核桃和美味的大棗,而且還給我們看了許多美麗的風景照。
這天,我問二伯:“二伯二伯,你到新疆時有沒有剛好碰上什么傳統節日?”
“聽你這么一說,”二伯微微思索了一下,說道,“好像還真有一個節日。”
我纏著二伯要他說,他只得乖乖地說道:“好啦,我跟你說啦,是蒙古族的‘馬奶節’。”
“‘馬奶節’?”我疑惑地問道。
二伯看著我,耐心地解釋起來。
在每年的農歷八月末,蒙古族要舉行為期一天的馬奶節。馬奶節,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流行于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在這個收獲的季節,牧民們為了祝愿健康、幸福、吉祥,所以以潔白的馬奶來命名這一節日。
這天清晨,牧民們身著盛裝,帶著馬奶酒,騎馬或者乘車匯集到達傳統地點,殺羊宰牛。太陽升起時賽馬,然后喝馬奶酒,并且還要說一些祝福的話語。人們在馬頭琴聲中吟詩唱歌,盡情歡樂,直至夜晚。
二伯說完了,我還意猶未盡,心里想著:什么時候,我也去新疆玩玩!
這就是蒙古族的馬奶節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到了明年,我們一起去蒙古族過馬奶節吧!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他們的風俗習慣充滿了民族特色和生活智慧。以下是對蒙古族風俗的作文內容進行修改和潤色后的段落:
作文一: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美麗的草原——蒙古族的家
“敕勒川,陰山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首古代民歌描繪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家喻戶曉。站在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下,腳踏無邊的綠色,眼前的牛羊和駿馬讓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夢中的天堂。
蒙古包,蒙古族的流動之家,搭建簡易,結構獨特。它由陶腦、烏泥和哈那構成,外覆羊毛氈,既保暖又輕便。夏季,蒙古人還會舉辦熱鬧的那達慕大會,這是他們的傳統節日,人們在此交易牛羊,慶祝生活,同時欣賞到摔跤、賽馬等蒙古族特色活動。
蒙古族的服飾簡潔大方,色彩各有寓意。白色象征純潔,多在節日穿用;藍色代表忠誠堅定;紅色則象征熱情開朗,是最常見的顏色;黃色只有活佛和王親可以使用,彰顯尊貴。他們的腰間常系著寬大的腰帶,既實用又具有民族特色。
牛馬和羊群不僅是牧民生活的保障,也是草原上的一道風景。綠色的草原因它們而更加生機勃勃。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傳統節日中得以體現和傳承。
作文二:我愛蒙古族
我特別鐘愛蒙古族,因為我體內流淌的是蒙古族的血液。
在我國有許多的節日,而不同的民族則有不同的節日。
在蒙古族,有一項歷史悠久的節日──那達慕節?!澳沁_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歷六月初四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大型那達慕,摔跤選手為512名,駿馬300匹左右,會期7~10天。無論哪一個民族與宗教信仰的人,均可報名參加。它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游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舉行那達慕時,人們都高聲歡呼,歡迎英雄出場。熱鬧極了!人們都歡呼著:觀眾們大聲為選手打氣助威。這比賽不是比賽,而是各家的交流大會呀!
古代和近代的那達慕盛會都要進行男子“三藝”,摔跤、賽馬和射箭的競技賽。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大會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引人注意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點:按蒙古族傳統習俗,摔跤運動員不受地區、體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就定勝負。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于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蒙古族自古以來,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他們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稱春節為白節。與國內其它民族一樣,生活在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過春節。但由于生產生活條件和客觀環境的不同,蒙古族過春節,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濃厚。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為隆重而盛大的節日。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就非常重視過白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對此作了非常詳細的描。 蒙古族人在白月時要把蒙古包頂換成白色,如果此時再下一場大雪的話,這個白月就顯得更加吉祥,寓意來年五谷豐登。 白月的第一天是新疆蒙古族群眾最重要的節日。 在這一天,全家要在門外向日出的方向磕頭、拜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手提銀壺奶茶,揣著美食,來到敖包前將供品擲進點燃的火堆里,然后叩頭祈求風調雨順。 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全家老少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拜賀新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拜祖先,然后晚輩向長輩依次獻哈達、敬酒、禮拜。
以上就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作文的全部內容,“馬奶節?”我對這個節日感到困惑。二伯耐心地為我解釋,蒙古族每年農歷八月末會舉行一天的“馬奶節”,這是他們的傳統節日,以飲用馬奶酒為主題,主要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流行。這個節日是收獲季節的慶祝,牧民們為了祈求健康、幸福和吉祥,用純凈的馬奶來命名這個節日。在馬奶節當天,牧民們身著節日盛裝,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