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是否的冠軍作文?奧運冠軍是練就的,不是天生的。他們經過無數次的訓練和修煉,不斷修建身體和精神方面的素質。他們通常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贏得榮譽和成就,好比Michael Phelps贏得了的23枚金牌,爭奪最多金牌的稱號。在奧運會上,所有運動員都平等競爭。奧運冠軍之所以能獲得勝利,是因為他們始終堅持他們的訓練、推動力和激情,那么,奧運會是否的冠軍作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08北京奧運會冠軍郭晶晶
個人檔案姓名:郭晶晶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81年10月15日
職業:中國跳水運動員
身高:1.63米
體重:49.1公斤
項目:跳水
籍貫:河北保定
教育背景:大學
個人愛好:音樂
最好成績: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3米板單人、雙人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3米板雙人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程
項目 比賽時間 比賽地點
女子跳水雙人3米跳板決賽 8月10日14:30 國家游泳中心
女子跳水3米跳板預賽 8月15日13:30 國家游泳中心
女子跳水3米跳板半決賽 8月16日20:00 國家游泳中心
女子跳水3米跳板決賽 8月17日20:30 國家游泳中心
人物介紹
一次次奪冠,郭晶晶是“后伏明霞時代”跳水世界的女一號;
奧運會單人冠軍是郭晶晶眼前的目標,人們期待著她范文大全提供能開創自己的“郭晶晶時代”。
她不缺少成績、美貌和聰慧。人們喜歡將她與伏明霞、劉璇相比,喜歡將她與田亮牽扯在一起。但年輕的郭晶晶似乎天生具有淡然處之的心懷。不管外界的風風雨雨,她依然自信、依然快樂,依然保留著輝煌的跳水之夢,還有對普通人平淡生活的向往。
運動經歷
1988年在河北保定訓練基地開始跳水訓練,1992年進入河北省跳水隊,教練是李芳。
王楠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一舉奪得女單、女雙兩枚金牌,四年前的雅典奧運會上她又與張怡寧搭檔獲得女雙金牌。如果王楠能拿到團體和個人賽的金牌,她將以5枚金牌的戰績成為奪得奧運會金牌最多的中國運動員。中國隊第一個出場的王楠以3:1戰勝新加坡選手馮天薇,為中國隊先拔頭籌。為中國隊第二位出場的張怡寧也以3:1逆轉新加坡的李佳薇。第三場雙打比賽中國組合郭躍/張怡寧的組合以3:0戰勝新加坡的王越古/李佳薇,這樣中國隊就以3比0的比分擊敗新加坡隊,成為了北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團冠軍。
比賽前,王楠還差一枚奧運金牌就能平了“乒乓球隊”鄧亞萍的四枚奧運金牌的紀錄。奪得這枚金牌后,王楠非常激動,升國旗時,她的淚水也閃爍在眼眶內。這是王楠的第三次奧運會之旅。八年前,她是最大熱門。但過程并不順利,好多次在失敗的邊緣,她憑借自己的智慧和韌力扳了回來,兩枚金光燦燦的奧運金牌掛在胸前,她笑得很甜。四年前,她也是大熱門,但同門師妹張怡寧比她更熱。進入八強后,不是冤家不聚頭,但這次她慘敗給李佳薇,盡管保住了女雙金牌,但沒有多少人看好她的將來。
或許沒有太多人會懷疑中國女乒將以一種比較輕松的姿態奪得奧運女團冠軍,但是王楠仍然不敢大意。
憑借著王楠、張怡寧和郭躍的出色表現,中國乒乓球女隊昨晚3比0擊敗新加坡隊奪冠。由于北京奧運會(搜狐聯想2008奧運、聯想官網)乒乓球比賽取消了原來的雙打項目,首次引進團體賽,這樣中國女乒就成為奧運史上首枚乒乓球女團金牌得主。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金也是王楠的第四枚奧運金牌,他已經追平了鄧亞萍的紀錄,能否超越鄧亞萍的這一紀錄,就看王楠在女單中的表現。
王楠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一舉奪得女單、女雙兩枚金牌,四年前的雅典奧運會上她又與張怡寧搭檔獲得女雙金牌。如果王楠能拿到團體和個人賽的金牌,她將以5枚金牌的戰績成為奪得奧運會金牌最多的中國運動員。中國隊第一個出場的王楠以3:1戰勝新加坡選手馮天薇,為中國隊先拔頭籌。為中國隊第二位出場的張怡寧也以3:1逆轉新加坡的李佳薇。第三場雙打比賽中國組合郭躍/張怡寧的組合以3:0戰勝新加坡的王越古/李佳薇,這樣中國隊就以3比0的比分擊敗新加坡隊,成為了北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團冠軍。
比賽前,王楠還差一枚奧運金牌就能平了“乒乓球隊”鄧亞萍的四枚奧運金牌的紀錄。奪得這枚金牌后,王楠非常激動,升國旗時,她的淚水也閃爍在眼眶內。這是王楠的第三次奧運會之旅。八年前,她是最大熱門。
燃燒了17天的北京奧運圣火前天熄滅。從8月8日到8月24日,熱情好客的中國人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向世人奉獻了一場充滿生機與活力、傳遞激情與夢想的奧運盛會,毋庸置疑,這場“無與倫比”的盛會也會以空前宏大的規模、精彩紛呈的競技、絢麗多姿的文化、海納百川的胸懷,定格在人類奧運史冊上,化作一部永恒的經典,留下一座歷史的豐碑。
對于廣大僑鄉市民來說,奧運會也是一個大派對,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我們親眼目睹了眾多冠軍的產生,少數幸運的市民還在賽場見證了菲爾普斯、博爾特、丘索維金娜等人創造奇跡、超越夢想。這些冠軍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更高、更快、更強”,在展現體育競技之美的同時,也發出了璀璨的人性光輝,他們不愧是人類的英雄。人類需要英雄,但英雄并非天生。透過媒體報道,我們知道了每一個冠軍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奮斗歷程。在看到冠軍無限風光的同時,大家也應該看到他們奪冠路上的拼搏與辛酸。
曲終人散,在被奧運會愉悅、激勵、鼓舞了17天后,不少人重新回到各自平凡而瑣碎的工作、生活、學習中,相信不少人并不會因奧運會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而且關于奧運的記憶會逐漸褪色。這不能說是錯誤,但換一個角度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其實一直都在參加一個奧運項目,那就是“馬拉松”。
我最喜愛的奧運冠軍——林丹
林丹5歲開始練習羽毛球,9歲進福建體校,12歲入八一隊,18歲入選國家隊。 以左手握拍,以拉吊突擊為主打法,進攻意識強,場上速度快,進攻落點好,攻擊犀利,步伐靈活,扣殺較具有威脅。
林丹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霸氣,長期占據著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他是羽壇第一男單選手,他與謝杏芳的戀情成為佳話,北京奧運會讓他如愿以償,登上了冠軍領獎臺,一雪兵敗雅典之恥。 但林丹成功的背后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球迷祝福“不要再輸給陶菲克”
在雅典奧運會前,林丹已經成就了羽壇世界第一人,被公認為“超級丹”。他需要的只是一枚加冕王者身份的奧運金牌。但命運偏偏捉弄他,雅典奧運男單首輪他便黯然出局,賽后林丹痛苦地向媒體說:“不要再叫我超級丹。”林丹回憶起四年前那個落寞的夜晚,“當時我把自己關在奧運村的房間里,一個人坐在床上,當時整個人都是木的,整個晚上一直都在發短信,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奧運會已經離我遠去了。”林丹用溫情的目光看了看坐在身邊的謝杏芳,那個難熬的夜晚如何度過,這對羽壇情侶應該是最清楚的。
雅典的鎩羽而歸,讓那個21歲的大男孩一夜之間仿佛成熟起來,他學會了堅強和忍耐。林丹說起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一次他在坐出租車時被司機認出,司機是個羽毛球愛好者,一下子就認出了林丹,他滔滔不絕地告訴林丹,應該怎么對付國外高手,該采取哪種戰術。
以上就是奧運會是否的冠軍作文的全部內容,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北京舉辦。我敬佩的奧運冠軍有許多許多,但在我心目中最敬佩奧運冠軍是中國乒乓球隊的張怡寧了。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張怡寧從5歲就開始打乒乓球,1994年進北京隊,1996年進國家隊。她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首奪女子雙打(與王楠)冠軍,并奪得女子單打冠軍。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